Quantcast
Channel: 七子普洱茶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98

七子茶庄沁圆號--普洱似浩海,指针引茶路(一)

$
0
0

普洱似浩海,指针引茶路(一)普洱似浩海,指针引茶路

标签: 分类: 普洱茶

                          普洱似浩海,指针引茶路

     如今,普洱茶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有人说,普洱茶是老人茶,有人说普洱茶是牛粪茶,有人说普洱茶是故事茶,有人说普洱茶是排他茶,更有人说普洱茶是炒作出来的,有人说普洱茶喝了会钙流失.......还有人说普洱茶的年份是虚吹出来的,更有人说普洱茶放置时间长了就发霉了,不能再喝了,而也有人说普洱茶不上5年,10年,三十年就不好喝....众说纷纭,各说各话,究竟普洱茶是个什么样的茶?是不是年份越长口感越佳?如何在普洱茶海洋里寻觅出适合自己的那款?又如何去认识它是否适合自己?寻觅到了又如何冲泡?如何鉴赏?如何保管储藏?这无一不是困扰品饮者的话题,而这又是普洱茶爱好者深觉此茶好喝,好玩,善变的它茶无以伦比的地方...

     经过多年的入学普洱,借专家学者的宝贵经验以及自己的做茶,存茶经验提供几点建议当作茶友们及七子同仁们的学茶,玩茶指针,仅供参考:

    一.   多看:  1. 多看书  2.  多看茶.

    二.   多喝:  1.区域分别;  2.  季节差别;  3. 年份区别.

    三.   多请益: 多听听前辈及前辈的经验.

    四.   多交流: 不要开门造车,自许为王,诚心分享以交换心得.

    五.   多记录:写下日记般的心得并整理出有系统的资料.

    六.   多买茶: 1 .首先从量少样多着手学习; 2.大胆买几次高档年份茶,即使错误也是一种学习.

    七.   针对性质买茶:

                 1. 买自己喜欢的茶,也许这种茶放时间长了不涨价,买的是适合自己口味的;

                 2. 买市场评估或专家评估的有将来性的茶买大宗放着,(最好是忘记它,让它成为时间的宠儿),慢慢期待吧!        

   谨记以上的建议,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您将会有一根相对精准的指南针,收获如何,就端看自己所下的功夫了!

          

    续 普洱似浩海,指针引茶路(二)  <藏茶要诀>

   有人说普洱茶三五年最好喝,有人说普洱茶10年以上就不好喝,有人说普洱茶三十年以后就不能喝,更有人说普洱茶没有百年茶之说,更有人说普洱茶是2007年左右才炒作起来的.......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就真正喝普洱茶的人来说,这些问题绝不是困扰他们的问题,因为明白普洱茶历史的人都知道,普洱茶的第一波高峰并非是2007年,而是距今一百多年的清朝,那时闻名天下,人人皆知的慈禧太后"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成为了喝茶人,爱茶人常挂在嘴上的佳话;现在摆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内的普洱金瓜贡茶以及杭州茶博物馆所陈列的清朝时期留下来的普洱茶正好可以见证普洱茶的与众不同,而所有喝茶的人都明白,茶贵在喝新,而普洱茶则讲究时间越长滋味越香醇(前提是在原料好,加工工艺好,后期储存好....)的前提条件下,而全世界数不胜数的茶种,也唯有普洱茶可以登上故宫博物馆,也并非这几年才摆放进去的,都知道博物馆里存放陈列的均为国之重宝,绝不是泛泛的物品可以随便摆放以代表中国厚重的文化的.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国家领导人会很随意的将一款像很多人所说的老人茶,灰尘茶,牛粪茶陈列在博物馆中让海内外游人去参观它,笑话它,这不能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再就是普洱茶界台湾著名教授邓时海先生为了让广大普洱茶品饮者有一套可参照的工具书,早在九十年代和台湾老茶人以及医学界专家在长时间的收集资料的同时,在手持放大镜,显微镜的情况下,凭借他们自己以及台湾,香港,马来西亚,韩国等很多国家的资深人士得出了很多的宝贵经验,终于在2004年出版了第一版<<普洱茶>>一书,带领迷茫中的喝茶人,逐步明白了应该如何择茶选茶,如何藏茶,如何冲泡好普洱茶,如何去体会普洱茶相比它茶与众不同的个中奥妙!虽然在书写中有一些小小的不足,让很多茶友产生了争议.但不得不让我们承认,谁不曾有一点失误亦或是不足呢?更何况邓先生的书一经出版,畅销海内外,让爱茶之人找到了着陆点.众多茶人感谢他!

     那么作为众多藏茶的朋友万分关心的话题是:如何存放,如何收藏好普洱茶呢?都有些什么样的要诀呢?

       接下来分享藏茶要诀仅供参考:

 购得茶品,先行试喝,分解水性,茶身本水,转化为用,

   外来之水,操作宜慎,菁腥浊杂,苦涩粗细,甜香厚醇,

   活化转甘,一一细察,此则察觉优缺,预期陈化。

 

 量大成仓,量小储罐,仓者大树,罐者盆艺,仓大不易,

   茶友莫贪,罐者适宜,可为先试,此则量力而行,自有天地。

 

 大罐适藏,后移小罐,藏茶三进,一进排杂,二进转化,

   三进取茶,首选陶罐,底置火炭,再铺粗纸,上置茶叶,

   厚布为盖,一进排杂,先置高温,夏日进行,七日一掀,

   午时排杂,二进转化,中秋之后,移至阴凉,切忌掀盖,

   自然陈化,放任转化,期待惊讶,三进取茶,立春前后,

   取茶试品,成者取量,移至小罐,以备饮用,若未满意,

   再藏一年,如法处之,年复一年,终得佳品,此则罐藏要领,

   另有一则,懒人藏茶,置之不理,几十年后,自有佳作,

   益通风,益透气,禁异味,防受潮,忌光射(指阳光直射),

   如此这般,年复一年,奥妙在其中!

                续 普洱似浩海,指针引茶路(三) 评茶要诀

   当普洱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时,交流,探讨,争议的话题内容也象普洱茶的品种那般丰富多彩,选茶,择茶各有所好,各有所要诀,然而在整个择茶,选茶的过程中,如何评定茶品的基本品质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那么,如何评茶呢?以下四点与您分享,仅供参考:

                           <评茶要诀>

       1. 叶面厚黄,洁净温润,心芽带黄,甘甜回味,若呈红色,滋味为苦,

          白毫则涩,最忌灰濛,闷浊苦涩,光鲜亮丽,活泼爽朗,此则眼观,

          茶饼茶面,散茶如同.

       

       2. 以水冲之,选用斜碗,沸水浪叶,渐次舒展,叶浮为磨,沉底则顺,

          释放茶质,浊水最糟,透亮为止,茶质凝聚,厚实味长,汤面无色,

          青如油脂,渐呈黄橙,底为橙红,汤上浮雾,水气缓升,香气不扬,

          是为佳品.此则眼观,冲泡茶汤,鼻闻香气.

 

       3. 取只汤匙,按入茶汤,取出鼻闻,匙内先闻,茶气清爽,饮之必同,

          匙背再闻,分三次闻,若皆存香,是为佳品,饮时回香,此则鼻闻,

          清爽为止。

 

       4。小杯试饮,静品为要,莫出吸声,全然感受,入口舌尖,清甜为止,

          舌面滑顺,苦涩活泼,渗入几分,过喉滋润,不挂不凝,入胃舒畅,

          舌根生津,香气翻涌,振精提神,后韵无穷,实乃佳茗,受苦受罪,

          莫若劣茶,闷浊苦涩,满口干涩,粗糙磨阻,心情沉闷,不忍再饮,

          再待几年,亦是枉然,此则饮汤,柔润清爽为止。

      普洱似浩海,指针引茶路(四)  <制茶认知要诀>

            <制茶认知要诀>

1. 源于云南,版纳思茅,保山临沧,四大茶区,无量哀牢,山脉高耸,原始森林,腐质沃土,

   云雾笼罩,雨量充沛,风和日丽,得天独厚,茶质绝佳,此则茶之蕴育.

 

2. 冬寒休养,春芽茂盛,夏雨浇灌,鲜叶壮硕,四月八月,产量丰盛,福泽山民,春芽甜美,

   水秀香雅,夏茶苦涩,质厚韵酽,春夏有别,各有滋味,此则茶之产期.

 

3. 微曦入林,先拜茶神,攀树采摘,手脚利落,成熟二寸,甘甜有味,篓满九分,不得紧压,

   健步背回,此则茶之采摘.

 

4. 门庭土埕,铺叶晒青,适度走水,茶香幽雅,家中铁锅,已然生火,柴火冬备,以免冒烟,

   待锅反白,倒茶入锅,快速翻炒,熟透甜出,迅速起锅,移至屋外,竹编席上,手巧翻揉,

   汁润条索,螺旋紧结,再置竹篮,日光暴晒,叶碎干松,即可装袋,此则茶之炒制.

 

5. 毛茶分级,约分九级,认知不同,级别有异,选料严谨,排除法则,烟熏焦炭,锅炒不透,

   半生不熟,揉劲不足,茶质难释,日曝不爽,菁腥闷酸,夹杂异味,混土带砂,皆不可用,

   茶区特性,山头个性,单一乏味,难成佳品,多茶配合,丰富滋味,慎选法则,气强助化,

   润者柔顺,活苦化甘,活涩生津,缺一不可,调和均匀,甘醇回味,蒸软压制,石模为上,

   饼砖沱头,压制成型,鲜活润活,绿中黄光,清新甜爽,是为上品,最忌枯燥无光,苍白灰蒙,

   闷浊杂异,此则茶之压制.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9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