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七子普洱茶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98

为什么藏家都争先恐后地收藏老树普洱?

$
0
0



为什么藏家都争先恐后地收藏老树普洱?


揭秘  迷上普洱的缘由(十


收藏家为何会争先恐后地收藏老树普洱?这的确是件值得深度探索的话题,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探索吧?

 

为什么藏家都争先恐后地收藏老树普洱?

为什么藏家都争先恐后地收藏老树普洱?


为什么藏家都争先恐后地收藏老树普洱?

 


 

台湾著名教授邓世海先生所著《普洱茶》一书中二十八叶中所载“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升树者。茶味颇佳,炒而后曝,不免黝黑”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十二年游

云南感通寺,而作游记文章,说明了普洱茶是高大的乔木生长的。

为什么藏家都争先恐后地收藏老树普洱?

 

 

为什么藏家都争先恐后地收藏老树普洱?

在品茗界有两个名词,一是“老树普洱”;一是“新树普洱”。普洱茶收藏者,都争先恐后地去收集老树普洱茶。“普洱茶是云南省南部的亚热带地方生长的大叶种,即乔木型茶树的树叶制造,所以涩味比一般小叶种更强”(《中国茶叶入门》第42页,---章学侬译)云南的老树茶,不但树木高大,而树龄也长久。西双版纳州内,有高三十二米多,树龄一千七百多年的野生茶树;有高五米多,树龄八百多年人工栽培的茶树王。据说过去的云南茶园,每株茶树都已经树龄很老,每过些年后,便将树干砍掉,树根重新再抽出新嫩树干。如此树根越深越长而越深越广,所生长的茶叶品质越好。约在二十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云南茶山进行矮化栽培,以配合经济效益。旧园老树茶叶产量少,而且采茶工作困难不方便。矮化的新树成灌木发展,根虽然肤浅,但可以人工加肥,茶叶量反而多,更可用机械统一作业。

为什么藏家都争先恐后地收藏老树普洱?
为什么藏家都争先恐后地收藏老树普洱?

 

 

 

为什么藏家都争先恐后地收藏老树普洱?

由以上粗浅的认识,便能了解到,为什么普洱茶收藏者,会不惜代价地去寻找老树普洱茶了。从思茅坐了五六小时车子到景洪,沿途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矮化新树普洱茶园。以我们目前品茗普洱茶的经验所及,新树普洱茶在越陈越香的效果上,是经不住考验的,并已背离越陈越香的概念而远去了!此时此刻,老树普洱和新树普洱,应该是鱼与熊掌力求兼得才是。除了发展新树茶园之外,同时保留现有剩余的老茶树,以及规划栽种培育新的老茶树,才能延续中国茶文化的越陈越香的历史!


为什么藏家都争先恐后地收藏老树普洱?

在台湾有一句现代名言:“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将这句名言借用到这里,延续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生命,来挽回云南普洱茶的魅力,将普洱茶推向中国茶文化执牛耳地位,再恰当不过了!

 

为什么藏家都争先恐后地收藏老树普洱?

2020年的5月21日【世界茶日】,世界茶人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足见中国茶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


为什么藏家都争先恐后地收藏老树普洱?

明太祖从牛背上跳下来,首先废了团茶,大家跟着他喝散茶,也确实做到了革新从简。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来,中国茶文化在唐宋的鼎盛,因而松散了下来。茶盅里倒满的,的确朴素清澈很多。然而,中国茶的躯体,赤裸裸地全部透明,更找不到丝毫叠着岁月岁月的皱纹,缺少了团茶的艺术生命。普洱茶品的越陈越香,是硕果仅存的,能教人自动翻阅历史,更能将历史文化滋养到现代人的肉体内。唐宋辉煌的茶事,随着陆羽的《茶经》,跨越了千百年时空之后,恐怕今天只能借着普洱茶越陈越香而再度发扬其精神,陆羽先生地下有灵,他老人家必会一则喜,一则憾。喜的是他一手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已干矣。现在总算有人起之、饮之、越陈越香之;遗憾的是他一手写的《茶经》,撰述了全国各地名茶,唯独漏列了最能继承他衣钵的云南普洱茶。如果我们仍然继续轻忽普洱茶珍贵的特色,总有一天,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将永远成为历史的回响,能不让人扼腕乎!


为什么藏家都争先恐后地收藏老树普洱?

云南西双版纳的千年古茶树,带给普洱茶万古留韵的悠然茶气。


 

为什么藏家都争先恐后地收藏老树普洱?

未完待续【普洱茶品茗篇】真,新鲜自然,美 陈香滋气


七子茶庄-好茶喝健康,品沁圆號,身调气顺,元亨利贞!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9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