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迷上普洱的缘由(八)
近些年来, 随着生活品质的大幅度提高,人们由温饱而讲究美食,更提升到了艺术的境界。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开门七件事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茶”首先登上了艺术的殿堂。而且在中华文化的领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茶文化是整体中华文化至为重要的一环。有人说,中国茶文化历程就是一部中华文化发展史。
在数百种茶中,普洱茶是最能代表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物。一是,普洱茶保有我国古代团茶古意怏然之美的形态。二是,普洱茶除了与一般茶叶重视原料、制作保存外,更讲究其时间年代,具有历史价值意义。三是,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独特的风味特色。四是,一旦喜欢上普洱茶,常常品尝,对其他茶汤会有难以入口接受之感。普洱茶真的谓之茶中之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
是什么赋予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条件呢?
趋使普洱茶日益彰显崇高地位的诸多因素中,越陈越香是决定性的条件。越陈越香的“香”字,是广义的性的,包括了普洱茶的茶韵、茶香、茶滋、茶气等整体风味。同是普洱茶品,而茶菁的老嫩等级,制作成生茶或熟茶,储放在干仓或是湿仓,以及保存时间长短等不同,会形成各自独特的气韵和滋味,使普洱茶具有丰富而多变的特色。比如,最幼嫩的蕊尖散茶与老粗的梗叶紧茶,经过长期的陈化,有着不同的品味意境。况且同样的一泡普洱茶,从头慢饮细品,前后的水性变化万千,使人为之着迷。
搜集研究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普洱茶原本是一种家族经营事业,就像法国酒一样,是“祖父做孙子卖”的传统工作,今天卖祖父做的茶,而现在做的茶将留给孙子们出售,自然随时可以看到越陈越香的风味。今天在云南所看到的,买到的普洱茶极少有超过二十年以上的陈老普洱茶品,我们也难以体会到什么是越陈越香了。
制作级次纯正的普洱茶
滇青毛茶在制作成普洱茶之前,先分为十个级次(或分五级十等)。从早期陈老的普洱茶可以发现,当时非常重视毛茶级次的拼配。比如制作沱茶的毛茶是用四级以前较嫩的;饼茶是以五级至八级中壮叶子制作;紧茶则以九、十级粗老的梗叶制成。不同老嫩级次的普洱茶,有着不同的气韵滋味特色。对一位品茗者来说,由级次比较单纯所制成的普洱茶,才能品到比较独特的气味。正如吃大锅菜五味杂陈,那只适合狼吞虎咽而已,无从品味的。因此,过去的陈老普洱茶,因在茶叶级次来说比较纯正,能完全发挥普洱茶老、中、嫩的品味特色。
20世纪60年代开始,因为“黄印普洱圆茶”的出现,影响了所制的普洱茶品,毛茶拼配处方有了很大的改变,就是各型普洱茶的茶菁级次合用得比较多。各种茶按规定的原料拼配比例,出仓筛分。各种茶的原料拼配比例是:七子饼茶(圆茶)原料为晒青3-8级;紧茶、饼茶、普洱方茶原料为3-10级;紧茶再拼进一部分红茶副产品,以增加成品橙红的汤色。原料拼配比例一般不要更动,以保持产品品质稳定。以下为云南各种普洱茶毛茶拼配比例:
滇 青 毛 茶 绿副 红副 台刈 级外晒青
紧 茶 3-4级 5% 5-6级10% 2% 4% 10%
7-8级 27%
9-10级40%
2%
4%
10%
饼 茶 5-6级 8% 7-8级20% 2% 26%
9-10级44%
圆 茶
3级5% 4级10%
5级15% 6级20%
7级25% 8级25%
粗 茶
9-10级 30%
2%
20
40%
现在的普洱茶在每一种型茶中,除了拼配较多级次的毛茶外,为了表面好看,还分成面茶和里茶。在一饼茶中分两层,下层的由里茶做成,上层则用面茶铺上。面茶是以级次较嫩的滇青毛茶为原料,里茶是级次较老的滇青毛茶做成。云南普洱茶的面茶和里茶拼配比例如下:
项 目 紧 茶 饼 茶 方 茶 圆 茶 沱 茶 粗 砖
面茶%
35
21
24
30
25
里茶% 65 79 76 70 75 100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到粗的茶砖,只用了九级和十级的毛茶,也不做面茶,这是根据过去老式的制作方法,但已掺有红、绿副产品。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云南中茶公司曾制作一批较小,而蒸压结实的砖茶,且印有7562字样,后来又制作了两批类似型的,一是由勐海茶厂生产的5块一包装;一是云南省农工商公司出品的四块一包装。这几批砖茶的拼配,已经打破粗转的传统拼配,而用的原料约为3级到8级的毛茶,级次已经很复杂了。目前云南普洱茶品中,只有部分的散茶、生沱,其滇青毛茶级次拼配比较单纯,其它大部分都是级次复杂或掺有其它类茶的混合性普洱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