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的保存
针对上述会降低茶品保存质量的各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范避免措施。那就是面对不同的环境或条件,采用不同的技术。在长年湿度低于65%的地区,只要储存室无粉尘、气味污染,不受小动物损坏,适合自然环境存放。如果只是某些季节的湿度高于68%的地区,储存室无粉尘、气味污染,不受小动物损坏的前提下,在这些季节以外的时节适合自然透气存放;而这些季节内则可以在茶受潮以前,趁其干燥时非真空密封后保存;也可在这些季节内用抽湿机将储室内的湿度降至65%或68%以下;也可以用电热器将储茶室气温升高到36°C至44°C之间,使其湿度降至65%或68%以下。如果没有专用储茶室,储藏环境有异味或杂味,甚至还会受小动物损坏,即使整年湿度都低于65%,也必须非真空封闭保存。如果长年湿度高于68%的地区,无论储室内有无异味或杂味,不管有无小动物损坏,都必须非真空保存,而且必须趁干燥时封存,并在无异味或杂味的环境下开封,否则都会降低保存质量。在我国北方或西方的高原多风地带,也适合非真空封闭或透气而避气流保存。
可见,普洱茶的存放既不是非密封保存不可,也不是非自然保存不可,而是应根据实情来灵活确定。普洱茶“越存越不香”的根源,不是因为透气保存,也不是因为发酵,一是因受潮霉变,而是受潮后吸收了周边杂味或异味。
至于某份“熟茶”是否曾有过霉变,一是嗅其气味是否清香诱人;而是看冲泡的叶底是否带黑色。凡杂有黑色者,几乎都有过霉变。
保质年限或可达百年
茶的保质期与其转化的快慢有关,转化越慢,保质期限越长,转化出的茶质越优良;而转化的快慢与气温、尤其与湿度有关,气温和湿度越低,转化越慢,转化出的茶质越优良。环境相同而茶质不同,保质期也不同;茶质相同而环境不同,保质期也有别。对“古六大茶山”的古树茶而言,湿度45%至65%,室内气温8°C至36°C条件下,冲泡浓度适中的茶汤,正常透气存放20年以上者才显红色,可想而知,至少可保存50年。如果半封闭或季节性封闭,其保质期至少可延长10年。如果全封闭保存,至少可在延长20年。假如在气温和湿度都明显更低的条件下,自然透气存放,或用特殊材料全封闭存放,就可近百年。如果气温很低,气候很干燥的环境下全封闭保存,就可以纵跨上百年。
